•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10-15 上饶数字文化“新三样”扬帆出海 网文网剧网游闯世界
  • 2025-10-15 报名人数破万 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将启幕
  • 2025-10-14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开幕 汇聚全球智慧共筑韧性农食体系
  • 2025-10-14 乌拉特后旗:麦草轮作新模式,黄土生金效益增
  • 2025-10-14 金秋丰收看河套:多元种植模式谱写现代农业新篇章

    动态

  • 2025年多项农村补贴标准上调,惠农政策更精准
  • 海南自贸港即将全岛封关 开放型经济体系成型
  • 黑龙江新能源装机超煤电 占比达57.9%创历史
  • 全国首设婴幼儿发展管理本科专业,破解托育人才短缺难题
  • 东北首届水博会沈阳开幕,智慧水利成焦点
  • 天津邮轮旅游火热 "双轮擦肩"高效通关创纪录
  • 规范旅拍市场秩序,按下行业“规范键”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开展大型系留点火试验
  • 暑期图书馆变身“托儿所”凸显儿童看护困局
  • 龙丽高速引客来,浙南山村夏日清凉变致富“金矿”

    市县

  • 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活力 多元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路

    三农

  • 三位长沙青年的乡村数字试验:用代码与直播唤醒锦岩村

  • 小金果撬动大产业 三江罗汉果铺就乡村“甜蜜”振兴路

  • 永兴农村创业主体破万 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 福建柘荣:金秋稻浪翻涌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 广东阳春打造鳜鱼百亿级产业链,种苗供应占全国七成

  • 闽南渔村绽放世界 小簪花带来大流量

    法治

  • AI代写黑工厂曝光:论文网文沦为流水线产品,监管迫在眉睫
  • 住房租赁新规满月观察:市场秩序趋好,租客权益保障提升
  • 业主私挖300平米地下室,整楼32户房屋开裂被捕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耕地保护进入新阶段
  • 自家安装摄像头,边界在哪里?
  • 戚薇坦诚肉毒过量致“吊梢眼”曝光医疗隐患,美容医生警示“毒王”风险
  • 深圳南山法院重判航测软件著作权侵权案
  • 斩断未成年直播利益链——三管齐下遏制MCN违规签约乱象
  • 拆穿“李鬼”:假冒账号“碰瓷”的三大案例与警示
  • 大丰警方奔袭千里追赃 反诈警示:警惕假“公检法”索要现金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创作文艺精品 传达向上力量

发布时间: 2025-01-08   浏览量: 6603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易动市县领导决策网报道    

6.jpg

       “影视榜样·2024年度总评榜”综艺和剧集两场论坛举办。论坛嘉宾就“综艺类型的自我革新和题材嬗变”“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的分进合击”主题进行对话,表示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剧集,要想出精品,都应扎根现实、扎根时代,回应社会关切,让普通人感受到向上的力量

  节目要以亲民和共情引领观众

  针对综艺节目如何创新,综艺论坛嘉宾展开热烈讨论。

  要想创新,节目要有好的初心。《我在岛屿读书3》制片人、导演颜小可介绍,从推出第一季开始,节目组就将如何把读书节目做得更加亲民、更加轻松作为目标。《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执行总导演严慧子介绍,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文化类节目,相比迎合观众,主创团队更想引领观众。这种引领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观众从节目中找到解决困难、努力向上的力量。

  至于创新的具体手法,几档优秀节目的主创都颇有心得。颜小可介绍,《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创作时,节目组进行了认真调研,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诗歌热、文学热是节目的社会基础,能让这批观众共情。而节目已走过三季,需要主动正视IP的生命周期,未来要更加面向普通读者。

  严慧子提到,《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主动拥抱新技术,比如在拍摄《千里江山图》一期时,主创团队制作3D版《千里江山图》,又将节目与AI、AR等相结合,制作中国AI盛典时,用AI技术还原孔子、老子、韩非子等人物,使得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变得鲜活生动。

  《喜剧之王单口季》《喜人奇妙夜》两档喜剧节目的主创均表示,与社会热点话题相关联,是喜剧综艺能赢得观众喜爱的有效途径。《喜剧之王单口季》总导演杨晓雨说,始终强调每位演员都是普通人,通过努力讲好普通人的故事、付航等普通人成为“喜剧之王”的经历,让观众领悟到“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喜人奇妙夜》制片人陈芸芸透露,节目将始终关注社会热点,精心打磨每个包袱,努力创作能让大家产生共鸣的作品。

  扎根现实始终是创作主流

  剧集论坛上,嘉宾以“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的分进合击”为主题进行了探讨。《追风者》《问苍茫》编剧翁良平,《玫瑰的故事》编剧之一李潇,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艺术总监、《我是刑警》总制作人郭现春等与会嘉宾认为,无论题材如何多变,扎根现实、扎根时代的现实主义手法,始终是剧集创作的主流

  谈及剧集中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李潇表示,她创作情感题材较多,不可避免地带有创作者的主观色彩,但这与现实主义并不矛盾。比如,在创作《玫瑰的故事》剧本时,她对亦舒原著进行大胆改编,将故事发生地点移到北京,将故事发生时间改为千禧年前后。之所以如此改动,就是为了让剧集能让当下年轻人更有共鸣。

  郭现春介绍,《我是刑警》创作时,编剧团队先后前往15个省区市的基层公安局进行采访,对话200多位刑警形成超200万字的采访稿,最终确定了“一个刑警35年的光辉岁月”的主题。极度写实的《我是刑警》播出后反响良好,反映出现实题材精品有着良好的观众缘。

  去年,翁良平所创作的《问苍茫》《追风者》先后播出,前者讲述毛泽东在1921年至1927年间的故事,后者是讲述民国时期“金融+谍战”的作品。翁良平也对现实主义手法运用深有体会。他介绍,为切合《追风者》所展现的民国时代,他搜集了大量资料,阅读了不少民国金融家的传记。在翁良平看来,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注重细节、注重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追风者》主人公魏若来初到上海时的求职、打拼,与现在年轻人的经历很相似,年轻观众追剧时常能感同身受。

  而像《问苍茫》这样的重大历史题材,现实感的体现也要有侧重。翁良平解释,人物的塑造、人物的命运、人物的成长,以及人物关系的变化,始终是电视剧创作关注的焦点。《问苍茫》主要表现30岁左右的毛泽东,因此剧集在创作前就确立了“百年前的伟人同样是年轻人”的主题,从而引起了当下年轻观众的共鸣。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条: 都灵大冬会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成立
下一条: “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启动春节文化系列活动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91110107MADGKT556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