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安徽省的广袤乡村,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正在进行。乡村产业已从传统的种养业,拓展至现代种养、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新型服务业和乡村信息产业等多元业态。这一转变正为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跃升注入全新动力。

乡村产业体系日益健全,多元业态激发新活力
最新发布的《安徽省乡村产业发展报告》揭示了乡村产业的蓬勃生机。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乡村产业总产值较2020年增长38.9%,其中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87万亿元,比“十三五”末提高了67%。乡村休闲旅游表现尤为抢眼,年接待游客3.75亿人次,年营收3085.5亿元,展现了“农业+”模式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
“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徽风皖韵绘就和美乡村
作为新时期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安徽省正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计划到2027年建设精品示范村1000个以上,省级中心村总数超过1万个。
在具体实施中,安徽坚持差异化打造、特质化发展和整体性提升的策略。例如,皖南地区着力彰显山水徽韵,皖西大别山区依托生态优势,皖中地区突出山水风韵,皖北地区则展现田园风光。多地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
特色实践遍地开花,乡村焕发时代新颜
在六安市金寨县油坊店乡面冲村,当地以茶产业为核心,打造茶谷主题公园,村民们通过发展民宿、提供采茶炒茶体验,迈入了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犁桥村则积极开展河、塘、沟、渠治理,在水中种植莲藕、红菱、芡实等经济作物,造就了美轮美奂的水乡景色。村企合建的“犁桥水乡”景区集合了众多徽派建筑,不仅吸引了游客,还引来众多艺术家、建筑师驻村创作。
政策体系全方位支撑,科技赋能农业创新
安徽为乡村振兴构建了完善的“1+6+20”政策体系,从全域建设规划、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到乡村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统筹部署。
在科技赋能方面,安徽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实施“百项农业重大科技攻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5%。同时,加快发展大型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
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安徽始终将联农带农作为政策倾斜的重要依据,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数据显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展现了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显著成效。
随着“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的深入推进,江淮大地的乡村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片热土在保留徽风皖韵底蕴的同时,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现代化进程,书写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