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甘肃金昌市金川区镍都开拓者纪念馆中,一块青绿色的孔雀石静静陈列。1958年,它在龙首山下被发现,由此揭开了金川镍矿的开采序幕。这块矿石不仅见证了金昌从戈壁荒滩到“中国镍都”的蜕变,也凝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在这片土地上同心奋斗的岁月记忆。

金昌是一座依托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地处河西走廊,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因镍产量突出而被誉为“中国镍都”。自镍矿发现以来,大批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顶风沙、战严寒,以人力背冰化雪,开展探矿与采矿,最终在戈壁中建起了重要的镍钴工业基地。
镍都开拓者纪念馆讲解员郭玲介绍,金昌的发展历程,正是一段各族同胞团结一心、将荒原变为工业重镇的奋斗史诗。他们用简陋的工具,开采出国家急需的镍钴资源,成功助力国家摆脱“缺镍少钴”的困境。
纪念馆中陈列的家书、劳动工具、老照片等展品,无声诉说着那段热血岁月。副馆长马黎表示,每一件实物背后,都是多民族建设者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依,共同投身矿业开发的真实写照。
在金昌的建设历程中,“金川露天大爆破”成为技术自强的标志性事件。郭玲提到,当时缺乏外援,多民族技术团队自主攻关,团结完成爆破任务,不仅开辟了采矿通道,也彰显了各族建设者同心协力的精神力量。
随着时代变迁,许多早期建设故事面临湮没。近年来,纪念馆通过口述历史、文物征集和数字化展陈等方式,积极抢救和保存这段多民族共建的工业记忆。同时,馆方还开展主题研学与文化创意推广,让更多人了解金昌背后的民族团结故事。
从一块孔雀石到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金昌的变迁印证了同心奋斗、民族团结所蕴含的深厚力量。讲好这段历史,正是为了让戈壁上的精神之花持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