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深秋时节,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6000亩高粱地里,一串串饱满的穗粒压弯了枝头,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在洋河镇张渡村,种植户冯银良正忙着收获自家地里的高粱。今年五月,他免费领到了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洋绵9号”高粱种子。“这个品种表现非常出色,”老冯高兴地说,“今年秋季雨水偏多,不少高粱都出现了霉变,但‘洋绵9号’完全不受影响。”他估算了一下,今年亩产达到860斤,每亩净利润约1200元。
村民们纷纷表示,如今种植高粱有了更多底气。“以前全凭经验,现在有专家团队全程指导,我们既敢种,也更会种了!”一位农户兴奋地说。
这份底气体现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上。宿迁市洋河新区创新推行“科研+企业+支部+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整合农业科研机构、农业服务公司和龙头酒企各方优势资源。宿迁农科院酿造原粮研究室负责人表示,该院始终秉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将先进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通过示范种植、技术指导和产销对接,切实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数字化管理为传统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去年三月,张渡村开始试点推广高标准数字化农田建设,构建起“1个基地+3个平台+1个决策中心”的综合解决方案。从播种、病虫害防治到精准施肥、机械化收割,每个环节都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和数字化管控。
“我们不仅在技术上提供支持,还在种植前就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相关农业服务公司负责人介绍,“待全部收割完成后,还会进行二次分红,为农户提供双重保障。”
目前,宿迁全市2.7万亩高粱收割工作已接近尾声。这种将抗逆品种、数字化管理和保底收购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既保障了农户收益,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探索出一条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