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近日,“情融两岸·华彩寻踪”2025年川渝台生文脉探源联谊活动在四川举行。来自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近70名台生,走进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崇州北溪民族文化村,通过模拟考古、陶艺体验、漆器制作及民族服饰展演等环节,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在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学们亲眼见到绵延42米的龙窑遗址,了解南朝至宋末当地陶瓷烧制的发展脉络。陶艺体验环节中,有同学笑称“一看就会,一做就废”,揉泥、拉坯的过程让大家体会到传统工艺对耐心与技巧的高要求。当得知邛窑瓷器曾沿茶马古道远销海外,不少同学感叹巴蜀文化在千年前就已走向世界。
走进崇州北溪民族文化村,台生们换上彝族服饰,参观彝族民居,学习民族语言文字与艺术表达。有同学表示,过去仅在课本中接触彝族文化,如今亲手参与,理解更加立体深入。在漆器工坊创作时,有同学发现彝族图案与台湾泰雅人纹样高度相似,色彩象征也多有共通,不禁感慨“两岸文化同源共流”。
来自四川大学的台生小林分享道,自己在川生活五年,已把这里视为第二故乡。他认为,无论是台湾的中秋团聚,还是彝族新年的热闹,都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这里文化多元而包容,各民族共生共融”。
夜幕降临,篝火燃起。同学们手拉手跳起锅庄舞,用彝语齐唱《不要怕》,现场气氛温馨热烈。有同学表示,尽管舞步不熟,但大家因文化相聚,因交流走近,“手心传来的温度,就是跨越海峡的友谊”。临别时,不少同学对彝族祝福语“兹莫格尼”念念不忘,也期待未来继续走访四川多地,进一步探寻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