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近日,“风华共筑——辽宁省图书馆藏清代内府刻书展”正式启幕,集中呈现三十余部清代内府刻书精品,包括康熙年间编印的《康熙字典》与乾隆时期纂修的《全唐诗》等,系统展现了中国古代印刷技艺的辉煌成就。

清代雕版印刷达到历史新高度。政府在“稽古右文”理念推动下,大力推动典籍编纂与刻印,使内府刻书在内容、工艺与品质上实现全面突破。据辽宁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专家介绍,清代内府刻本校勘严谨、刻印精美,备受后世推崇。辽宁作为清朝发源地,历代皇帝均会将新刊典籍送往盛京收藏,使该馆成为国内清代内府刻书重要藏馆之一。
本次展览以八个单元系统梳理了内府刻书的发展历程,涵盖清初刻书、武英殿修书处的设立,以及内府版画、活字印刷、套色技术和满文典籍刊刻等多个方面。展品中,康熙朝以五色套印技术制作的《古文渊鉴》尤为引人注目。该书以墨色印正文,评语分别施以黄、绿、蓝、朱四色,印制精湛,色彩绚丽,体现了清初套色印刷的高超水准。
同时亮相的《御制盛京赋》为乾隆皇帝东巡时所作,其后更推动创制满汉篆文各三十二体,其编纂过程反映了清代文字整理的成就。展览中还呈现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这一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木活字印书工程,共使用木活字逾25万个,以及顺治年间满文刻本《三国演义》等珍贵文献。
专家表示,这些典籍不仅是印刷艺术的代表,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观众通过此次展览,可近距离感受三百年前的文化创造,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璀璨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