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11-25 量子哲学宣言——新轴心时代哲学的启蒙
  • 2025-11-28 宁德制造工程船舶批量出口 海上丝路再启新航程
  • 2025-11-28 机关食堂对外开放 便民餐饮获市民好评
  • 2025-11-27 三都水族自治县:赛马文化引领文体旅融合新发展
  • 2025-11-26 沈阳中欧班列开行突破2230列 构筑东北亚跨境物流枢纽

    动态

  • 小珠贝做成十亿元大产业 都昌县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 东安“巾帼电商”激活乡村发展新动力
  • 海丝古城泉州美食文化走进比利时列日
  • 美国俄勒冈州因输油管道泄漏进入紧急状态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在即,全球南方企业迎多重机遇
  • 景区寄存柜陷“押金套路” 便民服务为何变味?
  • 陇南油橄榄成“黄金果”,产业链延伸促农增收
  • “青海家宴”首赴杭州,高原风味飘香长三角
  • 国网上饶市广信区供电公司: 以可靠的电力服务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 茶香融两岸 中俄续茶缘:海峡两岸茶博会搭建文化交流新桥梁

    市县

  • 湛江首创红树林"种养耦合"修复模式 生态经济双赢

    三农

  • 山西祁县玻璃产业年产值突破34亿元 传统工艺焕发新生机

  • 浙江云和白龙山片区创新"街乡共治"模式 助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 陕西水土保持率达70.81% 科技赋能生态治理提质增效

  • 乡愁变收益 福禄村绘就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 张掖在广州推介特色产业 签约项目总额超40亿元

  • 鹅湖镇“红美人”甜蜜上市 特色种植铺就乡村振兴路

    法治

  • 全职主妇遇车祸获赔误工费 法院认定家务劳动具经济价值
  • 家电维修陷阱频现 消费者权益亟待保障
  • 竞业限制不可滥用,合法合规方能保障双方权益
  • 小区道闸安全隐患显现,万能遥控器可随意开启
  • 杭州以高质量法治服务赋能创新活力之城建设
  • 沉睡银行卡注销繁琐困扰用户 多方呼吁优化流程
  • 警惕假冒宽带提速服务:上门安装的“黑盒子”实为诈骗工具
  • 网购骗局翻新:AI伪造商品照片恶意退款频现
  • 两名省部级干部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 “假外包”损害劳动者权益,用工乱象亟待规范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数字技术助力中国加速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 2024-09-22   浏览量: 227664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满是唐三彩的微缩景观间,彩绘胡俑们渐次苏醒,随乐声俏皮舞蹈,忽而穿越到现代繁华都市,与正在直播的女孩互动,一曲舞罢又化为电脑屏幕上的文物照片与桌上摆放的精美人俑……

今年中秋,数字技术赋能舞蹈艺术,以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的结合,让舞蹈视频节目《胡俑狂欢夜》受到热捧,也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生机,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

20240921fe0b8ac4e4cf4bba9397efc5cc85c83a_34154205398c4ac0b7226dab78ec1ce5.jpg

9月16日,在服贸会首钢园文旅服务专题展区,孩子们在体验数字IP作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正推动文化领域生产传播和消费模式深度调整,视频直播、电子竞技、数字文博等新兴数字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在此间举行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上,来自政府、高校、产业等各界嘉宾代表,围绕数智技术重塑文化产业新格局、推动技术和文化融合互促等话题展开研讨,共商数字化浪潮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路径。

《黑神话:悟空》以数字化技术搭建一个神秘诡谲的东方神话世界,也让中国古建筑火速出圈;百度大模型“文心一言”通过大量学习古代方志和家谱数据,助力海外华人圆寻根之梦;快手启动“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携手9位导演制作出品由视频大模型生成的AIGC电影短片……这些论坛上介绍的鲜活案例让与会者对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有了更多想象和期待。

“数智技术带来了文化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生产方式变革和文化生产工具创新,数据要素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在论坛上说。

论坛上发布的《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3)》显示,“数字科技拓展新空间,文化交流形态将更多彩”成为2023年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大新特点。“全景故宫”数字虚拟体验、“寻境敦煌”VR沉浸展等利用数字技术,带来身临其境般的文化体验。

“展望未来,数字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内容、技术、模式、业态和场景的全方位创新,文化交流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说。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落地应用,也在多个文化场景展现出强大应用潜力,丰富了文化表现形式,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20240921fe0b8ac4e4cf4bba9397efc5cc85c83a_610668de262447d29e8c93dc63796783.jpg

9月20日拍摄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的“文化潮流:新兴业态与技术融合”平行论坛。

本届论坛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中国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大模型已达190余款,注册用户超6亿。其中,北京市上线82款,占比近一半,呈现势头猛、主体多、应用广等特点。

文化与科技创新资源富集的北京致力于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培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近年来,北京重点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市有3000多家文化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以数字技术完成圆明园1:1数字模拟搭建,在遗址现场用数字投影技术为人们重现万园之园的盛景;应用数字孪生和游戏技术,推出遗产监测保护平台及数字化沉浸互动体验展,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在北京,围绕文化传承保护方面的数字化实践精彩纷呈。

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数游中轴线·京师万象图”“VR座舱穿越北京中轴线”等文化产品,带给参观者新奇的视听体验,让人们沉浸于北京中轴线的数字世界。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贺艳说:“科技企业结合更多应用场景开展集成创新,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同时,也可形成全新业态和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增长。”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中国将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条: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下一条: 顶峰夜宴——天亮文化味你而来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91110107MADGKT556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