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08-03 上饶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圆满召开
  • 2025-08-01 领跑全国!内陆青海外贸增速何以如此之快
  • 2025-08-01 就业帮扶车间激发蓝山县村民增收新活力
  • 2025-08-01 成都夜间动卧直通四大城市,商旅与游客热捧“夕发朝至”
  • 2025-07-31 响应国家号召,共筑绿色生态梦——中纪央媒网在行动

    动态

  • 江西玉山岩瑞镇开展“八一”建军节系列活动
  • 雨季不误安居愿,太原老旧小区暖心改造
  • 海南自贸港封关后海关监管新规:三类货物特殊管理 二线通道便利通行
  • 三地创新监管模式 让无堂食外卖更放心
  • 我国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减轻育儿负担惠民举措
  • 中国泳队新加坡世锦赛夺两金 唐钱婷蛙泳摘铜
  • 安徽芜湖:奇瑞强势跃升152位 跻身《财富》 世界500强刷新中国车企进位纪录
  • 河北平泉“友爱老年公寓” 用爱织暖巢,让晚年时光满溢温情与幸福
  • 2025苏台青年创新交流营暨文创大赛启幕,两岸青年共筑江苏梦想
  • 电商虚假评论乱象引关注,消费者权益亟待保障

    市县

  • 青海救治小“凌小蛰”,雪山之王展现生态曙光

    三农

  • 西藏金融服务变革惠泽边陲乡村振兴

  • 湖南祁阳订单农业驱动乡村振兴,特色高粱玉米绘就富民新图景

  • 高原牧场的智慧蝶变:那曲牧民拥抱新生活

  • 连江口镇:生态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新画卷

  • 夏日高温催生“清凉经济”繁荣:新消费趋势与监管强化

  • 中纪央媒网镜头下的乡村振兴 绘就共富新图景 ,共赴时代新辉煌

    法治

  • 警惕新型电诈洗钱陷阱!收赃销赃皆担责
  • 伪营养师布迷阵,保健品乱象吞噬健康
  • “清欠”任务下的骗局:大学生签名竟成失信人,检察深挖揭借名贷黑幕
  • 新规破解甲醛房困局,让出租屋成为安心之家
  • 3岁糖宝遭拒赔,重疾险条款埋雷引争议
  • 中纪央媒网江苏运营中心主任梅发龙:走基层,普法教育显担当
  • 婚恋账号乱象:捞金术泛滥,专家呼吁平台强化算法监管
  • 法院认定休息时间回复工作微信构成加班并判支付费用
  • 背景调查越界警示:法院案例揭示名誉权保护边界
  • 打赏别"上头" 规范才能"上心"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告别“狂飙” 微短剧如何向“精”而行

发布时间: 2024-08-12   浏览量: 254300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领导决策网 报道     



360截图20240812174357476.jpg   

  医院、商场、白领公寓……在8000平方米内打造上百个风格迥异的微短剧场景,剧组可以实现轻松换景并完成拍摄。近日,竖店短剧基地在广东东莞正式开业。不止东莞,去年底以来,上海嘉定、郑州、西安等地均已建立针对竖屏微短剧的拍摄基地。

  “竖店”的火热映射出微短剧市场近两年来的“狂飙”。不过,随着监管政策不断趋严以及播放平台对优质作品扶持计划的相继落地,微短剧市场增速有所放缓,逐渐从“高流量”走向“高质量”,从“套路化”转向“精品化”。

  一路狂奔难免“鱼龙混杂”

  “短、平、快、爽”的微短剧满足了人们碎片化时间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创造了一个潜力可观的市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上升267.65%。预计2024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超500亿元,2027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企业数量也呈明显增长态势。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短剧相关企业8.33万家。其中,2023年注册量同比增长20.57%至2.26万家。今年以来截至6月底,已注册8157家。

  为什么微短剧行业近两年得以快速扩张?中文在线战略运营部总经理马韬认为有三方面原因,“第一,用户对叙事内容形态的需求发生变化,微短剧情节连贯,节奏紧凑,能满足其碎片化时间的需求;第二,行业有充分的供给要素支撑行业爆发,平台、流量的分发商、制作公司、网络文学平台等版权商,都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第三,国家对于微短剧这种新的内容形态的包容开放和适度的规范也是非常关键的推动力。”

  供给端方面,内容创作产出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3月份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全年共上线重点网络微短剧384部,较2022年的172部增加了一倍多。需求端方面,2023年快手短剧日均活跃用户规模达2.7亿,2023年腾讯视频微短剧用户规模达2.3亿。

  “2023年,抖音上每天主动搜索微短剧的用户数量增长2倍,播放量破亿的微短剧达500部,其中12部作品的播放量破10亿,微短剧日播放量增长了一倍。”抖音平台相关负责人透露。

  微短剧市场一路狂奔,但也泥沙俱下,“以银子换热度,以热度挣银子”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出现了一批刷屏佳作,但也夹杂着不少格调低下、抄袭严重的产品。另外,其充值付费乱象、“短剧刺客”等问题引发不少消费者“吐槽”。

  陕西薪火影业有限公司导演李楠直言:“微短剧的快速扩张与鱼龙混杂、野蛮发展等问题相伴相生。”

  “目前微短剧行业一些环节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行业对编剧作品的版权保护意识普遍淡薄,哪个题材火了就接着拍,内容同质化严重。此外,目前行业分账机制不透明,导致资方、承制公司和平台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李楠认为。

  “强监管”推动行业走向规范

  推动微短剧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已成行业共识,其中,监管部门不断加强行业监管、做好规范引导。

  2024年上半年,微短剧行业迎来一系列新规。其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被业内人士称为“最严微短剧新规”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要求自6月1日起,微短剧根据投资额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引领下,上海、湖南、河南、福建等地纷纷出台推动微短剧业态良性发展的相关举措。

  “制作方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微短剧的制作成本翻倍。今年的政策收紧进一步提高了创作门槛,创作环境将更加规范,将鼓励创作者创作更多有深度和质量高的作品。”李楠称。马韬也认为,备案的过程会促进微短剧行业的版权保护意识更强,他坦言,“规范得越早,对行业发展越好。”

  “得益于政策监管,微短剧的付费充值模式比例已经大幅下降,‘高充值’‘高定价’等乱象得到了明显改观。”联通短剧总制片人郑杰预测,“未来,免费广告模式将在微短剧行业的盈利模式中占据更大比重,最终有望完全取代付费充值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刘宏宇指出,“当前局面下微短剧正热,监管实际上提供了一个让行业‘冷却’的机会,为创作提供转型的空间。但市场调节、行业形象的提升,更多还是需要平台、制作方和投资方等从业者的自身投入与约束。”

  监管引导之下,去年以来,抖音、快手等多家播放平台已陆续发力推动微短剧精品化,相继推出并持续升级针对微短剧的专项扶持计划与规范治理措施。

  记者了解到,抖音今年1月发布了精品短剧“辰星计划”,推出联合出品、联合运营两大模式,7月启动了抖音微短剧经营扶持计划,通过广告金返还、平台分成减免等举措,补贴优质内容。

  比起电影和长剧集在长视频平台利用首页、资源位等传统方式推广,微短剧利用竖屏信息流广告投放,能精准高效地找到受众,让观众发现更丰富多样的微短剧内容。抖音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告投流模式也是微短剧市场增长迅速的原因之一,本次平台直接返还广告资源,是为了激励优质内容推广,进一步加速内容精品化。”

  刘宏宇认为,法律法规的健全、平台方扶持政策的落地以及对项目评判的机制等,有望把微短剧的运作模式引向一个更健康的方向。

  发展后劲在于“精品化”

  伴随监管规范举措以及播放平台对优质作品扶持计划的相继落地,各方正在推动微短剧创作进一步朝“精品化”转型。

  比如,《逃出大英博物馆》将流失海外的文物拟人化,讲述了一个“让流落在异国他乡的文物回家”的故事,以文物的视角展现出国家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该剧发布当天点赞破500万,全网总播放量超10亿;今年春节档微短剧《大过年的》,由传统影视行业从业者制作,制作标准对标长剧,播放量超10亿。

  “微短剧+”的模式也涌现出新的可能性。国家广电总局筹划在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北京、广东、江苏等多地政府部门纷纷响应,探索网络“微短剧+文旅”的发展路径。目前已先后发布两批创作计划推荐片目,“微短剧+文旅”创作模式已展露出巨大的传播优势,为地方文旅消费注入新活力。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微短剧题材的丰富性将不断提高,不再局限于穿越、重生等低俗内容,而是更加贴近现实主义创作。

  李楠指出,短剧行业想要持续性发展,应努力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短剧节奏更快一些,但‘有爽感’并不意味着没有深度。随着监管介入,将为创作者提供更多空间去生产更有深度的内容,让微短剧归位于‘作品’而非‘商品’。”

  马韬表示,“长远来看,内容创作者应该在创作中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是内容要创新,‘不逾矩’是守好内容底线,从而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技术方面,AI技术也有望进一步赋能微短剧创作生产。郑杰表示,“目前,AI技术在微短剧领域的应用主要分为投流、数据分析和剧本开发三个方向。此外,AI还在虚拟建模方面也有所应用,但仍处在试水初期。”

  “中文在线作为目前海外微短剧市场的最大布局者,自主研发的文字创作大模型‘中文逍遥’的功能之一就是助力开发微短剧剧本,现在已经在帮助编剧编制海外微短剧的一些剧本。”马韬告诉记者,“此外,中文在线国际微短剧的分发和AIGC之间的结合,也能够提供一些基于数据判断的智能分发建议,这对业务的提效有很大帮助。”


上一条: 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开幕
下一条: 国际明星舞者“引燃”芭蕾之夜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