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10-15 上饶数字文化“新三样”扬帆出海 网文网剧网游闯世界
  • 2025-10-15 报名人数破万 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将启幕
  • 2025-10-14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开幕 汇聚全球智慧共筑韧性农食体系
  • 2025-10-14 乌拉特后旗:麦草轮作新模式,黄土生金效益增
  • 2025-10-14 金秋丰收看河套:多元种植模式谱写现代农业新篇章

    动态

  • 2025年多项农村补贴标准上调,惠农政策更精准
  • 海南自贸港即将全岛封关 开放型经济体系成型
  • 黑龙江新能源装机超煤电 占比达57.9%创历史
  • 全国首设婴幼儿发展管理本科专业,破解托育人才短缺难题
  • 东北首届水博会沈阳开幕,智慧水利成焦点
  • 天津邮轮旅游火热 "双轮擦肩"高效通关创纪录
  • 规范旅拍市场秩序,按下行业“规范键”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开展大型系留点火试验
  • 暑期图书馆变身“托儿所”凸显儿童看护困局
  • 龙丽高速引客来,浙南山村夏日清凉变致富“金矿”

    市县

  • 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活力 多元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路

    三农

  • 三位长沙青年的乡村数字试验:用代码与直播唤醒锦岩村

  • 小金果撬动大产业 三江罗汉果铺就乡村“甜蜜”振兴路

  • 永兴农村创业主体破万 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 福建柘荣:金秋稻浪翻涌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 广东阳春打造鳜鱼百亿级产业链,种苗供应占全国七成

  • 闽南渔村绽放世界 小簪花带来大流量

    法治

  • AI代写黑工厂曝光:论文网文沦为流水线产品,监管迫在眉睫
  • 住房租赁新规满月观察:市场秩序趋好,租客权益保障提升
  • 业主私挖300平米地下室,整楼32户房屋开裂被捕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耕地保护进入新阶段
  • 自家安装摄像头,边界在哪里?
  • 戚薇坦诚肉毒过量致“吊梢眼”曝光医疗隐患,美容医生警示“毒王”风险
  • 深圳南山法院重判航测软件著作权侵权案
  • 斩断未成年直播利益链——三管齐下遏制MCN违规签约乱象
  • 拆穿“李鬼”:假冒账号“碰瓷”的三大案例与警示
  • 大丰警方奔袭千里追赃 反诈警示:警惕假“公检法”索要现金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华侨华人助推农业科技合作 中外融合共筑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 2025-10-15   浏览量: 63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领导决策网报道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多位华侨华人专家成为中外农业科技合作的桥梁,推动智能育种、数字农业等前沿技术的全球共享。

在近日召开的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多位华侨华人农业专家与企业家分享了中外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的最新成果与趋势。从AI赋能智能育种到精准灌溉技术,从构建韧性农食系统到国际技术协同,华侨华人正成为全球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纽带。

跨国合作, FarmGTEx项目链接14国科学家

丹麦奥胡斯大学数量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中心助理教授房灵昭在大会现场透露,他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构建的奶牛多组织单细胞表达图谱已正式发表,为培育抗病奶牛提供了关键基因位点支持。

2018年,房灵昭和团队发起“农业动物基因型-组织表达”(FarmGTEx)项目,通过分析鸡、牛、猪等畜禽的组织基因表达规律,寻找影响抗病性和产量的关键基因位点。

该项目已汇聚来自中国、丹麦、美国等14个国家近100所机构的科研数据,为培育更具抗逆性的畜禽品种提供了强大数据支撑。

房灵昭在多年跨国农业科研合作中发现,中外在技术与资源上形成了优势互补。中国拥有高效的数据生产能力,而国外在数据解读技术上更为成熟。

“多学科融合正引领育种技术快速革新。海外对中国AI驱动育种体系的构建非常感兴趣。在新型育种体系下,中外都处在相同起跑线上,未来有更多技术合作潜力。”房灵昭说。

AI赋能,农业科技创新加速落地

近年来,人工智能正快速赋能农业科技创新。从全流程智能育种机器人的开发,到此次论坛上启动的“AI+畜禽育种协同创新平台”,农业育种正逐步迈向精准选育阶段。

中国农业大学在大会发布的神农大模型3.0,展示了AI如何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这一模型通过架构革新实现算力缩小50%,性能反而提升5%,其中1B版本可搭载于简易设备上运行。

在北京市昌平区的大棚里,巡检机器人发现生菜叶斑病后,可立即调用病虫害识别智能体确诊,同步触发灌溉智能体调整水肥配比,使人工成本降低30%。

荷兰农业人工智能应用公司Agri-AI创始人朱颖表示:“中国在智能农业领域的应用效率正不断提高,并已覆盖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更重要的是,新的技术一出来,就能快速通过试错调整优化,这种高效的落地能力,也是吸引荷兰投资者和农业企业合作的原因之一。”

技术出海,中国方案应对全球挑战

从农田到餐桌,中国的农食产品企业正不断实现产业集成。朱颖和团队目前正聚焦AI在农业产业链生态构建的应用,帮助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企业找到合适的合作商。

她计划11月带领荷兰企业家来中国考察高科技企业如何赋能产业链,同时也关注中国农业企业出海面临的品牌信任、产品适配当地饮食习惯等问题,希望通过构建智能生态平台助力中外企业深度合作。

在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博士叶泽民刚协助一家中国设施农业集成商在当地开展集成智能玻璃温室项目。

叶泽民表示,沙特农业面临水资源短缺以及极端气候挑战,对智能玻璃温室解决方案、高效精准的节水灌溉设备、物联网与大数据的农场数字化管理平台有迫切需求。

而中国拥有经过验证的低成本技术解决方案和强大供应链能力,通过技术集成与数字化提升大规模农业体系的效率与效益,正好满足沙特的需要。

前景广阔,农业合作迈向深度融合

对于中沙两国未来合作,叶泽民看好农业数字化平台的深度本地化,将中国算法模型与沙特实地数据结合,探索能源与农业协同模式,如温室集成光伏技术。

此外,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或创新平台,针对干旱地区农业的共同挑战进行技术攻关与人才交流,也将为双方带来长期深远价值。

这些合作案例反映了本次大会的主题——“践行大食物观,共建韧性食物供应体系”。正如联合国基金会气候与食品事务主任Lasse Bruun在大会发言中所说,大会汇聚全球利益相关方,打破农业创新地域分散、需求与技术脱节的困境,推动全球农业创新从分散发力转向协同攻坚。

随着全球农业面临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等共同挑战,华侨华人正利用其独特优势,在中外农业科技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技术交流的桥梁,更是创新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为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粮食系统贡献力量。

上一条: 人性化的加班制度为何走红?保障与关怀是现代管理的平衡支点
下一条: 没有了!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91110107MADGKT556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