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决策网报道 晨光穿过五角枫的枝叶,洒在乌斯吐自然保护区的林间小径。32岁的呼斯楞背起巡护包,对讲机里传来同伴的问候,新一天的守护工作就此开始。
这片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的保护区,自1992年建立以来,始终守护着科尔沁沙地特有的疏林生态系统。382种维管束植物和205种脊椎动物在此栖息,从挺拔的榆树杨树到灵动的狍子狐狸,从鸣唱的飞鸟到隐秘的獾类,共同构筑起西辽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
"清晨推开窗,耳边是鸟鸣与风声,呼吸间满是草木清香。"已在保护区工作五年的呼斯楞坦言,最初只为工作稳定而来,如今却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在林间巡护,远离喧嚣,内心总能保持宁静。"
上午十点,44岁的护林员金晓彬骑着摩托车穿行林间,车斗里装着防火宣传册和急救包。他仔细查看着地面:"现在是防火关键期,每一棵树都要精心守护。"他负责的2000亩片区里,每天要巡护20多里路程,"哪里地势陡峭,闭着眼睛都能找到。"
60岁的王建国是保护区最年长的护林员。天刚破晓,他就背着装有水壶、防火记录本和收音机的巡护包开始工作。"这棵蒙古栎,我来时只有胳膊粗,现在得要一人环抱。"二十年的守护让他熟悉这里的每寸土地,"有人说这里太安静,但静下来,才能听见树木生长,看见獾子探头。"
保护区管护中心副主任王艳涛介绍,目前保护区共有19名在职人员和38名护林员,分为6个班组实行24小时轮班制。"春秋防火期,瞭望塔需要全天值守。许多同事晚饭后还会再去巡查,确保万无一失。"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保护区未发生火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王艳涛回忆起去年救助一只断翅大雁的经历:"养护半年后放飞时,它鸣叫着盘旋,仿佛在告别。看着它重归雁群,我们心里充满成就感。"
夕阳西下,护林员们陆续返回。摩托车轰鸣声渐渐消散,林海重归宁静。"这里的生活平淡,却充满意义。"呼斯楞望着暮色中的森林说,"倾听风吹过树林的声音,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在这片寂静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守护者们日复一日地践行着他们的承诺,不仅守护着生态安全,更守护着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