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中华葫芦第一村”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60岁的路福达与葫芦相伴四十余载。他和老伴种植着15个品种的葫芦,通过精加工将普通葫芦变为精美工艺品,价值实现翻倍增长。如今,这个传统村落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葫芦集散地,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路庄村的振兴之路始于葫芦产业的转型升级。当地打破传统种植模式,通过“片区化打造、组团式发展”思路,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政府的引导下,形成了“企业+基地”种植、“互联网+电商”销售、“协会+研究院”加工的三重模式,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科技创新为葫芦产业注入新动能。当地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文化园,成功培育出32个葫芦新品种,并将研究成果免费共享给农户。改良后的品种纯度高、抗病能力强,每亩收益可达6万元以上。目前,堂邑镇葫芦年产值达18亿元,占据全国市场份额超七成,产品远销海外十余个国家。
在传承中创新,是葫芦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地引进工艺大师,联合高校文创团队,开发出墨刻、大漆等十余种新技法,衍生出上千种文创产品,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等模式,吸引了大批技艺大师和专业人才返乡创业。
电商发展为葫芦插上“云翅膀”。东昌府区成立电商协会,全区葫芦电商经营户超过2000户。通过直播带货、在线定制等新型销售模式,葫芦这一传统工艺品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球市场。
堂邑镇葫芦产业的成功实践,是聊城市推动全域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聊城在全市规划建设了92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片区,涵盖非遗传承、特色养殖、工业旅游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片区一特色”的发展格局。这些片区已覆盖全市90个涉农乡镇,带动1500多个自然村共同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