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辽宁阜新彰武县的深秋田野里,收割后的庄稼茬与远处沙地形成鲜明对比,见证着这片土地从沙化到生机的蜕变。作为科尔沁沙地南缘的重要屏障,彰武县近年来通过创新农业技术,在96.07万亩沙化耕地上探索出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新路径。
2023年起,当地推广"麦豆两茬"轮作模式,在同一块耕地先后种植小麦和大豆。这项技术通过精准安排农时,使春小麦在3月初播种,4月风季来临时已能有效固沙;7月收获后立即播种大豆,利用其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持续改善土壤。这种"春护土、秋固沙"的种植体系,既遏制了风沙侵蚀,又实现了"一年两收"。
"土壤颜色从黄白变成浅褐,这个变化来之不易。"彰武县农业技术人员表示,经过持续改良,当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已从0.8%提升至1%-1.2%。2024年该技术在5个乡镇试点后,2025年已扩展至12个乡镇的1.1万亩耕地。
这一模式不仅带来生态效益,更显著提升了农民收入。据当地农业企业介绍,小麦与黑豆轮作亩均效益超过800元。今年试种的500亩鲜食大豆成功出口海外,明年将继续扩大规模。
除了轮作技术,彰武县还同步推进农田林网建设、土壤培肥等治理措施,计划在2025年完成25万亩沙化耕地治理任务。曾经饱受风沙困扰的土地,如今正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筑起生态屏障的示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