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初冬时节,中俄边境的同江市处处涌动着发展活力。总投资超50亿元的氯化钾生产项目加快建设,未来将为黑龙江农业提供稳定的钾肥保障;同江铁路口岸列车穿梭不息,煤炭、铁矿砂等物资通过这里源源不断运往国内。这座边境小城正通过项目招商、通道升级和服务创新,推动对俄合作从“通道经济”向“产业集聚”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的双重驱动。同江海关破解的“租赁贸易出口农机复运进境”政策难题,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全国铁路口岸首台智能化矿产品采制样设备落地同江,能在零下40℃环境中自动完成破冰、采样、检测全流程,结合实验室8小时快速检测机制,实现了进境矿产品“智采+智控+智检”一体化服务。单列车采制样时间从4.5小时压缩至30分钟,作业效率提升89%,企业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面对中俄铁路大桥开通后货运量倍增的新形势,边检部门创新勤务模式,通过提前对接、信息共享实现即到即检,以“边检速度”保障国际通道畅通。
如今,开放包容已成为同江的鲜明标识。随着对俄免签政策实施,中俄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去年同江过境人数约1.5万人次,今年明水期已突破1万人次。一位在当地工作的俄罗斯外教表示:“回国只需10到15分钟,朋友们来往非常方便,口岸的俄语服务让人感到温暖。”
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际,同江正持续完善口岸设施、深化制度创新、扩大经贸往来、促进人文交流,以实绩实效书写沿边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