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尝鲜要适量!荔枝病高发季,老人儿童尤需警惕
每年五六月份是荔枝大量上市的时节。汁水丰盈、滋味清甜的荔枝备受喜爱。然而,不少人在炎夏贪食荔枝后,却遭遇了健康危机——"荔枝病"。近日,福州市一位15岁少年小李在空腹接连食用近1公斤新鲜荔枝后,出现突发性头晕、心悸、冷汗淋漓等症状。紧急送医后,检查显示其血糖已低至危险水平(2.1 mmol/L),被诊断为"荔枝病"。经及时补糖与补液治疗,症状才逐渐改善。
无独有偶,随着当前荔枝盛产,类似情况屡见报端。"荔枝病"实为过量食用鲜荔枝后诱发的急性低血糖反应,常见症状包括眩晕、心慌、出汗等,严重时可进展至惊厥、昏迷、血压骤降,甚至危及生命。对此,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林宇航解释道:荔枝富含果糖,若空腹大量进食,果糖无法及时转化为葡萄糖,并刺激胰岛素异常过量分泌,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下降。 因此,"美味莫贪多"成为健康警示的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群血糖调节能力较弱,儿童身体调节机制尚不成熟,此两类人群成为"荔枝病"高发人群。林主任特别强调,为安全起见,食用荔枝时每人每日不超过200克(约10至15颗)为宜,尤其应避免空腹状态食用,儿童摄取更须严格控制。
如果食用荔枝后出现轻微低血糖信号(如头晕、出冷汗、心慌)且尚未昏迷,立刻含服糖果、食用蜂蜜、白砂糖或饼干等常见快糖食品是应急关键。需特别警惕:果汁、巧克力及牛奶等因升糖缓慢,不适合用于急救。若患者已发生抽搐、意识不清等严重情况,务必立即送医救治,切忌擅自喂食以防窒息风险。享受美味更需把握分寸,谨记安全提示方能安然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