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近日于杭州举行的亚太遗产实践者联盟2025年度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秘书长邵甬教授表示,文化遗产保护正成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改善民众生活的重要力量。
本次会议以"繁荣与生计"为主题,发布了"世界遗产贡献可持续发展目标"优秀案例。中国"良渚文化大走廊"项目因成功探索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融合路径而获评优秀案例。
邵甬指出,良渚模式的亮点在于实现了三个层面的融合:将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让当地居民成为保护工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将遗产融入区域的生态、文化和经济网络。她强调,"走廊"概念体现了一种系统性发展思维,其从顶层设计到实施保障的完整体系为大型遗产区域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会议还探讨了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实践。这条全长约8公里的活态城市轴线,通过持续的资源挖掘和保护利用,已转变为可体验的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也通过文旅融合拉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针对江南水乡古镇面临的同质化挑战,邵甬建议各古镇应深入挖掘自身独特的历史脉络和产业基因,重塑个性化发展路径。同时,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需要通过政策引导促进资源均衡流动,推动古镇形成特色产业体系。
从良渚文化大走廊的系统性规划,到北京中轴线的活化利用,再到江南水乡的差异化发展,这些实践共同展现了文化遗产如何从历史记忆转化为促进区域繁荣、改善民众生活的现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