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近日,浙西南山区的丽水遂昌县龙洋乡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演出。尽管秋雨绵绵,但村民们的热情不减,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20周年巡演重返这个熟悉的地方,唤起了大家共同的记忆。
2005年初冬,钱江浪花艺术团首次来到龙洋乡时,曾遭遇山体塌方阻路。得知消息的村民们自发带着绳子和扁担,徒步将演出设备抬进村庄,成就了"用肩膀抬来的演出"的佳话。曾任乡文化员的廖恒民回忆,正是对文化生活的强烈渴望,让村民们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那场寒夜里的演出,不仅带来了温暖,更在龙洋乡播下了文化的种子。二十年来,当地陆续成立了诗社、摄影社、书画社等文化社团,九项传统技艺入选县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民们的文艺创作和非遗技艺,如今已成为各类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文化繁荣也带动了产业发展。红色研学基地年接待游客达18万人次,特色长粽产业年产值突破千万元,荣获国际设计大奖的"旗山侠隐"民宿成为新名片。这些项目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更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更令人欣喜的是,文化活动的开展还促进了基层治理。廖恒民表示,以往因资源分配产生矛盾的相邻乡镇,如今借助文化活动增进交流,从"冤家"变成了"亲家"。
钱江浪花艺术团负责人周洁见证了龙洋乡的蜕变。她感慨道,村庄变得更美,生活变得更好,村民更有活力,这正是文化的力量,也是文艺下乡的意义所在。
如今在浙江,从"文艺赋美"工程到文化特派员制度,从"村越"到"村K",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正在乡村绽放,让更多像龙洋乡这样的地方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