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气温逐渐转凉,中医专家提醒,此时正是脾气虚症状容易加重的时期。脾在人体内负责消化吸收、营养输送及水分代谢,一旦脾气虚弱,便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身体疲乏、少气懒言等不适表现。
季节更替加重脾虚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长夏属脾,夏季与夏秋之交湿气偏重,易损伤脾功能。进入秋季后,自然界阳气渐收,人体脾胃功能相应减弱,再加上秋燥耗伤津液、秋乏消耗气血,脾气虚的问题往往更为明显。此外,民间有“贴秋膘”的传统,但对于本身脾虚的人群来说,盲目进食油腻滋补食物,反而会增加脾胃负担。
上班族、长期节食者及老年人群是脾气虚的高发人群。若长期不加以调理,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气血不足、免疫力下降、湿气内停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影响心肺功能。
脾胃同治,养生更有效
中医强调脾胃相表里,功能上纳运协调、升降相因。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水谷精微的输布。若脾不升清,易致头晕、头脑不清;胃不降浊,则可能出现打嗝、嗳气或口臭等症状。因此,养脾需兼顾养胃。
四招助你秋冬养好脾胃
饮食调养原则:温、软、淡、熟
推荐多食莲子、芡实、小米、南瓜、山药及鸡肉、鱼肉、牛肉等食材。建议烹制为易消化形式,如小米南瓜红薯粥,有助健脾养胃、滋补身体。需注意的是,该粥品升糖指数较高,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食用。
穴位按摩健脾
常按足三里穴有益健脾益气。该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指、胫骨外侧一中指处。每日顺时针按揉3–5分钟,可起到辅助调理作用。
保持情绪舒畅
情绪波动也会影响脾胃功能。过度忧思、悲伤可能损伤脾胃,因此保持心情愉悦对脾胃健康十分重要。
规律作息不熬夜
尽量在22:00前入睡,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有助于脾胃在夜间得到充分休养。
五个伤脾胃习惯请警惕
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匀;
饮食冷热不均,包括温度与性味寒凉;
过量吃辣,易引发腹胀、腹痛;
腹部、脚部受寒,影响脾胃功能;
过度减肥,尤其长期不食主食,易导致食欲减退、脾虚加重。
秋冬是调理脾胃的关键时期,通过科学饮食、穴位按摩、情绪管理与规律作息,可有效增强脾胃功能,为健康过冬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