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07-29 同江铁路口岸中欧班列两周年 欧亚物流高效畅通
  • 2025-07-29 中纪央媒网总编戴成明与江苏运营中心主任梅发龙深入调研江苏产业链市场
  • 2025-07-28 日喀则国际陆地港:高效通关驱动西藏外贸升级
  • 2025-07-28 浙江文化强省建设二十年:产业出海、文化扎根、遗产活化的三重蝶变
  • 2025-07-26 财政发力稳经济 精准施策保民生

    动态

  • 河北平泉“友爱老年公寓” 用爱织暖巢,让晚年时光满溢温情与幸福
  • 2025苏台青年创新交流营暨文创大赛启幕,两岸青年共筑江苏梦想
  • 电商虚假评论乱象引关注,消费者权益亟待保障
  • 陈云在鄱阳县调研时强调弘扬好作风 勇于挑大梁充分彰显“中国湖城”的生机活力
  • “村超”归来!中国式团结筑起灾后奇迹
  • 高铁座椅套热销背后:乘客卫生焦虑催生新消费
  • 全国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年底落地 普惠政策能否解困“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 香港蔡俊彦世锦赛男子花剑夺金 创香港队历史 罗淑佩局长热烈祝贺
  • 中国互联网产业蓬勃增长,人工智能应用加速渗透
  • 山西稷山农村公厕沦为“面子工程”,村民被迫用旱厕

    市县

  • 江苏省商务厅探索生活消费工程新思路

    三农

  • 中纪央媒网镜头下的乡村振兴 绘就共富新图景 ,共赴时代新辉煌

  • 暑运新浪潮:"交通+旅游"双轮驱动乡村游

  • 方寸庭院变身“聚宝盆”,杭锦后旗奏响乡村“增收曲”

  • 云南野生菌产业链催生“菌向导”等新职业,村民家门口捧稳“菌饭碗”

  • 江西进贤智慧农场:科技赋能种植 沼液循环变宝

  • 重庆城乡融合闯新路 双向赋能绘就振兴新图景

    法治

  • 3岁糖宝遭拒赔,重疾险条款埋雷引争议
  • 中纪央媒网江苏运营中心主任梅发龙:走基层,普法教育显担当
  • 婚恋账号乱象:捞金术泛滥,专家呼吁平台强化算法监管
  • 法院认定休息时间回复工作微信构成加班并判支付费用
  • 背景调查越界警示:法院案例揭示名誉权保护边界
  • 打赏别"上头" 规范才能"上心"
  • 烟火市集里的法治课堂:篆新农贸市场变身普法新地标
  • 百万加油卡快递蹊跷失踪,保价理赔困局何解?
  • 满口牙齿拔完,口腔诊所却“跑路”了 记者调查部分口腔诊所突然闭店中断治疗乱象
  • 家中暗藏甲醛危机!六类日用品成健康"隐形杀手"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长度仅1.8厘米!中国南方首次发现白垩纪哺乳形类足迹

发布时间: 2025-06-13   浏览量: 1488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团队12日宣布,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首次记录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其中,新发现的哺乳形类足迹长度仅为1.8厘米。

1.jpg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中国南方首次发现白垩纪哺乳形类足迹,为研究中国南方古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及古生态环境提供了宝贵资料。

  此项研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联合韩国湖南大学、巴西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等国际学者及化石爱好者共同完成。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地质学期刊《意大利地球科学杂志》。

  邢立达介绍,哺乳形类足迹是哺乳形类动物留下的小型足迹,通常是四趾或五趾型足迹;兽脚类足迹通常是肉食性恐龙留下来的三趾型足迹;四足类足迹则一般是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等四足动物留下的足迹。

  肇庆怀集县的恐龙足迹是2021年7月由化石爱好者偶然发现。邢立达课题组随后考察了足迹点并记录了一批兽脚类恐龙脚印。2024年4月,韩国湖南大学化石爱好者米佳霖在怀集化石点附近发现了更多新暴露出来的足迹,包括一个哺乳形类足迹、一批兽脚类足迹以及一些可能的四足动物足迹。研究团队随后对这些足迹展开进一步研究。

  “新发现的哺乳形类足迹保存非常精美,长度为1.8厘米,呈横向椭圆形,有四趾,趾短而宽、趾垫圆润、末端钝圆。”邢立达判断,这一足迹可能形成于湖泊或河流沉积物中,造迹者可能是类似老鼠的小动物,这证明哺乳形类动物具有更广泛的生态适应性。

  该区域新发现的一批兽脚类恐龙足迹为三趾型,具有明显爪痕,长度为9.5厘米。根据形态特征,该足迹被暂时归类为跷脚龙足迹形态型。另外两枚长度45厘米的四足类足迹标本显示出四足动物特征,判断可能是蜥脚类恐龙留下。

  “这次发现是华南白垩纪哺乳形类足迹的首次记录,丰富了华南地区白垩纪古脊椎动物的多样性。”邢立达说,“随着研究深入,我们相信会有更多关于该时期生物演化和生态环境的信息被揭示出来,其在科研和科普方面的价值将进一步体现。”


上一条: 中国社科院发布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成果
下一条: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爱非遗:与这些因素有关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