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08-03 上饶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圆满召开
  • 2025-08-01 领跑全国!内陆青海外贸增速何以如此之快
  • 2025-08-01 就业帮扶车间激发蓝山县村民增收新活力
  • 2025-08-01 成都夜间动卧直通四大城市,商旅与游客热捧“夕发朝至”
  • 2025-07-31 响应国家号召,共筑绿色生态梦——中纪央媒网在行动

    动态

  • 江西玉山岩瑞镇开展“八一”建军节系列活动
  • 雨季不误安居愿,太原老旧小区暖心改造
  • 海南自贸港封关后海关监管新规:三类货物特殊管理 二线通道便利通行
  • 三地创新监管模式 让无堂食外卖更放心
  • 我国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减轻育儿负担惠民举措
  • 中国泳队新加坡世锦赛夺两金 唐钱婷蛙泳摘铜
  • 安徽芜湖:奇瑞强势跃升152位 跻身《财富》 世界500强刷新中国车企进位纪录
  • 河北平泉“友爱老年公寓” 用爱织暖巢,让晚年时光满溢温情与幸福
  • 2025苏台青年创新交流营暨文创大赛启幕,两岸青年共筑江苏梦想
  • 电商虚假评论乱象引关注,消费者权益亟待保障

    市县

  • 青海救治小“凌小蛰”,雪山之王展现生态曙光

    三农

  • 西藏金融服务变革惠泽边陲乡村振兴

  • 湖南祁阳订单农业驱动乡村振兴,特色高粱玉米绘就富民新图景

  • 高原牧场的智慧蝶变:那曲牧民拥抱新生活

  • 连江口镇:生态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新画卷

  • 夏日高温催生“清凉经济”繁荣:新消费趋势与监管强化

  • 中纪央媒网镜头下的乡村振兴 绘就共富新图景 ,共赴时代新辉煌

    法治

  • 警惕新型电诈洗钱陷阱!收赃销赃皆担责
  • 伪营养师布迷阵,保健品乱象吞噬健康
  • “清欠”任务下的骗局:大学生签名竟成失信人,检察深挖揭借名贷黑幕
  • 新规破解甲醛房困局,让出租屋成为安心之家
  • 3岁糖宝遭拒赔,重疾险条款埋雷引争议
  • 中纪央媒网江苏运营中心主任梅发龙:走基层,普法教育显担当
  • 婚恋账号乱象:捞金术泛滥,专家呼吁平台强化算法监管
  • 法院认定休息时间回复工作微信构成加班并判支付费用
  • 背景调查越界警示:法院案例揭示名誉权保护边界
  • 打赏别"上头" 规范才能"上心"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文化中国行·诗意节令|冬至:寒影初回长日至

发布时间: 2024-12-21   浏览量: 192934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领导决策网报道      

       时序轮替,冬至踏雪而来。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古人认为,冬至是天地间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转折点。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说,这即是所谓的“冬至一阳生”。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田兆元说:“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有把冬至当年节过的传统,有的朝代还将冬至作为岁首来过。冬至时节,人们将祭冬、祭天与祭祖合一,这一习俗如今仍有传承,如浙江三门祭冬等。”

  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冬至时节,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二候麋角解,古人认为麋的角向后生长,属性为阴,冬至阳气初生,麋感知到阴气渐退而开始解角。三候水泉动,说的是此时节森林里的泉水开始流动且温热,表明地下水受到阳气的影响而有所活动。这三个阶段反映了冬至时节的气候特征和生物活动,是我国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南圆北饺”,都是家的味道。冬至是重要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食俗:北方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冬至有吃汤圆的习俗,寓意“团团圆圆”。此外,有的地方还会“吃三白”,即吃白菜、白萝卜和白豆腐,以此来驱寒暖胃;有的地方则流行吃腊肉、喝冬酿酒、喝羊肉汤、吃赤豆糯米饭等。这些食俗不仅反映了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也蕴含着人们对健康、团圆和吉祥的祈愿。

2.jpg

  吉祥迎冬至,花开岁如诗。看年华落幕、时光染寒,此时节,在冬夜里期待新岁、春节甚至春天的到来,曾牵动诸多文人墨客的心扉。或表达盼春之情,或诠释缱绻的思乡之情,或追忆往昔,皆成诗篇,在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

  唐代诗人杜甫《小至》一诗广为人知,描绘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读起来颇有韵味。诗曰:“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诗的开篇,诗人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紧扣诗题,同时给人以紧迫感:时间飞逝,转眼又是冬去春来。最精彩的是中间四句,诗人不仅用刺绣添线、葭管飞灰进一步点明时令的变化,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其中,在“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二句中,诗人用柳叶“将舒”承接前文的“容”字,使人产生柳叶如眉的联想,以梅花“欲放”承接前文的“意”字,给人以梅若有情的感觉,富有动感,蕴含着生命的张力,表达对春回大地涌动蓬勃生机的期盼和渴望。

  白居易曾写过一首《邯郸冬至夜思家》,寥寥四句,简单明了,刻画了诗人身在异地过节的孤独感。诗曰:“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诗人在冬至之夜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读之令游子动容。

  冬至已至,一年将去。此时虽然天寒地冻,可寒冷存在的意义,或许正是为了促使人们努力找到更温暖的事物,比如希望——在最寒冷的冬日里悄然萌芽,等待着春天的温暖绽放。如同那些永不言弃的人儿,披一肩风雪,向春和景明奋进,越是寒冷,越要活得热气腾腾。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条: 孔子”一路走来,何以弦歌不辍?
下一条: 专家:青岛琅琊台遗址实证为秦始皇所筑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