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08-03 上饶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圆满召开
  • 2025-08-01 领跑全国!内陆青海外贸增速何以如此之快
  • 2025-08-01 就业帮扶车间激发蓝山县村民增收新活力
  • 2025-08-01 成都夜间动卧直通四大城市,商旅与游客热捧“夕发朝至”
  • 2025-07-31 响应国家号召,共筑绿色生态梦——中纪央媒网在行动

    动态

  • 江西玉山岩瑞镇开展“八一”建军节系列活动
  • 雨季不误安居愿,太原老旧小区暖心改造
  • 海南自贸港封关后海关监管新规:三类货物特殊管理 二线通道便利通行
  • 三地创新监管模式 让无堂食外卖更放心
  • 我国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减轻育儿负担惠民举措
  • 中国泳队新加坡世锦赛夺两金 唐钱婷蛙泳摘铜
  • 安徽芜湖:奇瑞强势跃升152位 跻身《财富》 世界500强刷新中国车企进位纪录
  • 河北平泉“友爱老年公寓” 用爱织暖巢,让晚年时光满溢温情与幸福
  • 2025苏台青年创新交流营暨文创大赛启幕,两岸青年共筑江苏梦想
  • 电商虚假评论乱象引关注,消费者权益亟待保障

    市县

  • 青海救治小“凌小蛰”,雪山之王展现生态曙光

    三农

  • 西藏金融服务变革惠泽边陲乡村振兴

  • 湖南祁阳订单农业驱动乡村振兴,特色高粱玉米绘就富民新图景

  • 高原牧场的智慧蝶变:那曲牧民拥抱新生活

  • 连江口镇:生态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新画卷

  • 夏日高温催生“清凉经济”繁荣:新消费趋势与监管强化

  • 中纪央媒网镜头下的乡村振兴 绘就共富新图景 ,共赴时代新辉煌

    法治

  • 警惕新型电诈洗钱陷阱!收赃销赃皆担责
  • 伪营养师布迷阵,保健品乱象吞噬健康
  • “清欠”任务下的骗局:大学生签名竟成失信人,检察深挖揭借名贷黑幕
  • 新规破解甲醛房困局,让出租屋成为安心之家
  • 3岁糖宝遭拒赔,重疾险条款埋雷引争议
  • 中纪央媒网江苏运营中心主任梅发龙:走基层,普法教育显担当
  • 婚恋账号乱象:捞金术泛滥,专家呼吁平台强化算法监管
  • 法院认定休息时间回复工作微信构成加班并判支付费用
  • 背景调查越界警示:法院案例揭示名誉权保护边界
  • 打赏别"上头" 规范才能"上心"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樊英惠: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发布时间: 2025-04-14   浏览量: 14765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北京4月14日电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法学教育现有的600多个法学院当中,无论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在阅读和写作上普遍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缺乏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技巧的严格训练,致使专业文献阅读量不够,对专业领域前沿问题缺乏了解,对专业学科基础问题掌握不牢靠,难于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融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学校和任课老师对学生阅读和写作引导不够的因素,更多的在于不少学生只注重于网络传播的快餐文化,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专业阅读和扩展阅读,缺少对知识面的广泛掌握和写作基本技能技巧的严格训练。应当通过《法学方法论》课程的教育教学,让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就掌握必要的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杜绝出现学位论文写作走过场、图形式的做法。为在全国法学教育教学中发挥抛砖引玉的示范作用,近日一些高层媒体对中央民族大学首任法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宋才发进行学术专访,并在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4级硕士生课程作业中,挑选了6篇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后的体会,陆续原汁原味地予以发表。

1.jpg

宋才发教授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二级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

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内蒙古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樊英惠: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4级法学硕士生 樊英惠 


      坐在第三排的座位上,我得以近距离感受到宋才发老师的授课风采。初次见到宋才发教授的时候,只见他眉目如画,神清气朗,胸中正气浩然,一派谦谦君子之姿。目光沉稳中透着温和,如冬日暖阳,令人顿生敬意而不觉拘束。教室内空调凉意弥漫,但我看到宋老师衬衫的衣襟,从干燥到被汗水浸透,又在空调的作用下慢慢变干。如此反复,衣襟虽湿而气度不减,汗滴未尽而声音铿然。我想这样的反复,更像是一场静默的较量,汗水的存在也提醒着我,这看似轻松的讲述背后,蕴藏着多少热忱与专注。这一门课听下来,不仅令我深深叹服于宋才发老师学识之渊博,更为其德行之高洁所折服。能在读研究生期间得遇如此良师,实乃我之幸事,倍感庆幸与珍惜。跟随宋老师授课的节奏,走进了《法学方法论》这门课程的殿堂,我收获良多,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但不限于此):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宋老师在课堂上多次强调,作为研究生,尤其是学习政治与法律的研究生,必须锤炼“笔杆子”与“嘴巴子”两项基本功,做到两者都过硬。他说,研究生不仅要有“文才”,能够写出逻辑清晰、内容深刻的文章;还要有“辩才”,能在言辞中展现出思想的力量。这一观点,与我们刚入学时,蒋院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提出的“法学院的学生要练就‘铁嘴’与‘铁笔杆’”的要求不谋而合。我对此深表认同,并将牢记于心,作为我今后学习的重要准则。所谓“笔杆子”,正如宋老师所言,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之一。要善于读书、长于作文,不仅要把写作当作一种学术磨炼,更要视其为一种乐趣。只有怀着真诚的态度、投入真挚的情感,才能在文字中传递深刻的思想。宋老师也时常告诫我们,“写作从现在开始,为时不晚。”刚开始难免会遇到困难,但唯有克服恐惧,勇敢迈出第一步,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至于“嘴巴子”,我想宋老师本人便是最好的榜样。他站在三尺讲台上,年逾古稀却依旧精神矍铄,讲课从来不看讲稿,声情并茂地脱稿授课,能连续三个多小时滔滔不绝地讲授。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又带有极强穿透力,令人折服。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思想的洗礼。我曾对舍友说,聆听宋老师的课程是一种享受,不仅能领略宋老师深厚的学术功底,还能感受到他对教学的热情与坚持。

      的确如此,无论是写作还是表达,这两项能力的修炼,都是我们作为法律研究生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宋老师的教诲也让我深刻意识到,唯有坚持不懈地锤炼这两项能力,才能真正具备承担学术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底气。于我而言,这不仅是课堂的收获,更是我未来学术道路上的指南。

      治学严谨,低调做人。宋老师在课堂上多次强调,治学要有为学术献身的精神,治学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探索,更是做人的升华。同样,做人也要用尽一生去努力,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治学的过程虽苦,但其中亦藏有无穷乐趣,正如宋老师所言,“治学的过程就是苦中求乐,先苦后甜,苦中有乐。”真正的学问家,往往能够在“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寂寞与坚守中,找到内心的那一抹平静。此外,宋老师也特别强调,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为了激励我们,宋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自己的学术成长经历,用亲身经历阐释了如何通过不懈努力成就自我。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术的高度永远与个人的努力成正比。在宋老师的讲述中,我认为“个人努力”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实践,宋老师的高度正是用不断地个人努力成就了自己。更为重要的是宋老师告诉我们,做学问的人并不是不要功利,但是要坚守原则,不能追名逐利,要追求学者的人格、人品,我想宋老师便是如此。他向我们讲述了他培养的硕士生的故事,以生动的例子告诫我们: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要放下身段,低调做人。做人如此,做学问亦是如此,永远要把自己摆在平常人的位置,抱有平常人心态,不要居功自傲,盛气凌人。同时,宋老师也强调,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从来就没有捷径可走,做学问就是要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学问不可速成,只能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做学问的人必须进行知识的积累、资料的积累、情况的积累、问题的积累等,然后才能厚积而薄发。在课堂上,宋老师也向我们展示了他珍贵的手写集、论文集以及档案资料等,教给我们如何去收集和整理保存这些学术资料。看着他翻动一页又一页泛黄的纸张,无声胜有声。我目睹宋老师积累的资料十分震撼,这是一位学者对学术追求的执着写照,更是一种治学严谨的结晶。

      宋老师用他的人生与学问告诉我们,真正的学者不是耀眼的明星,更像是执着的灯塔。今后我将牢记宋老师的教诲,内化于行,踏实低调做人、做事、做学问。

      自强奋斗,幸福自得。宋老师在课堂上多次强调,“求人不如求己,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这句简单而深刻的话语,成为了激励我前行的座右铭。尤其是在写作方面,宋老师反复提醒要主动学习和积累经验,通过多阅读、多思考,汲取他人的方法和思路,借鉴优秀作品,学别人经验走自己的路,以此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在我看来,这不仅适用于写作,更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幸福并非唾手可得,而要靠努力去争取、去创造。在课堂上,宋老师给我们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木梳”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在同样的条件下,能够成功售出一万把“功德木梳”的人,靠的不是运气,而是自己的努力与智慧。它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方法虽有千百种,但只有真正愿意动脑筋、肯付出的人,才能创造看似不可能的奇迹。我想,宋老师是用这个故事启发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难题,只要有方法、有行动、肯付出,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宋老师的教诲和经历本身便是最好的榜样。他不仅是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还是中央民族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二级教授,更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多个头衔的获得者。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他多年来自立自强、不懈奋斗的结果。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所获荣誉与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无数努力的结晶。

      宋老师的授课对于我来说如醍醐灌顶,是对作为学生的我们的一种鞭策。作为学生,我们应以此为镜,审视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是否真的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是否真正抓住了每一个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追逐幸福的道路并不平坦,在当下“内卷”的环境中绝对不能选择“躺平”,也不能选择“退让”。我坚信只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就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笔落于此,思绪万千。《法学方法论》这门课程虽已落下帷幕,但宋老师铿锵有力的声音依然回荡在耳畔。我也时常与朋友谈及他的教诲,满怀敬意与赞叹。短短几周课程,却让我受益匪浅。在三年研学之初,能够在广西民族大学课堂上遇见这样一位人生导师,是我的莫大幸事。对此,我心怀感激,铭记于心!





上一条: 赵勇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杨昊加盟教练组
下一条: 冯小刚曾评价苗苗说:“她太能装了,永远都红不了”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