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近期公布的湖南省"十四五"建设成果中,郴州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这座湖南"南大门"城市通过坚持"融湾向海"战略和绿色转型路径,经济总量预计将在2025年突破3500亿元,成功探索出内陆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产业创新构筑发展新优势
郴州着力构建"122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有色金属产业通过延链补链实现提质增效,产值占全省比重超过40%,其中新材料产值预计今年将超1300亿元。更引人注目的是,锂电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近四年招商引资额突破1700亿元,形成从采选到回收的完整产业链。
县域经济呈现百花齐放态势。永兴稀贵金属产业集群跻身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嘉禾锻铸造、临武锂电、宜章光电显示等县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文旅产业规模突破千亿,通过打造八张文旅名片和五条精品线路,形成了错位互补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研发投入强度实现翻倍增长,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9倍,高新技术企业达689家,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对外开放打造发展新格局
凭借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郴州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通过集成自贸片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率先在广东省外试点"湘粤港"跨境一锁通关模式,开通5国7条湘粤非铁海联运线路。这些举措推动该市成功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连续四年进出口总额位居全省前列。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组建全省首个营商环境局,对标大湾区推进改革,"身在郴州、办事无忧"成为闪亮名片。"十四五"期间累计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22个,签约金额连续三年达2000亿元。
绿色发展探索转型新路径
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郴州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48%,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保持100%,东江湖水质稳定维持Ⅰ类标准长达九年。
绿色转型路径清晰可见。依托东江湖冷水资源建设的大数据中心节能水平国内领先,成为"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实施环保"三同时"等制度,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万元GDP用水量和能耗强度显著下降。此外,郴州还在全国首倡"可持续发展宣传月",率先探索水权交易、碳排放交易等创新机制,为同类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