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广西贺州市的多所中小学校园里,一群特殊的"小老师"正活跃在普法教育一线。他们是由当地检察机关选拔培养的"小小法治宣传员",用同龄人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传递法律知识,成为校园法治教育的新生力量。

面对乡村学校法治教育资源分散、专业力量不足的现实困境,贺州市检察机关创新推出"检察官+学生"联动机制。该机制通过在各中小学选拔学生担任法治宣传员,由检察官进行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让普法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
"现在不仅能勇敢地表达自己,还能把法律知识清晰地讲给同学们听。"路花小学五年级学生谢可自豪地说。她不久前通过选拔,经过培训后已能从容自信地在"法治橱窗"前为同学们讲解法律知识。
为确保普法实效,检察机关针对不同学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小学阶段侧重校园欺凌防范与自我保护,中学阶段则增加网络安全、电信诈骗防范等实用知识。培训采取"集中授课+老带新"的双轨模式,既保障了教学质量,又形成了良性的传承机制。
八步区城东实验小学的曾杭煊同学就是"传帮带"机制的受益者。在学长帮助下入门后,他现在不仅自己能熟练讲解法律知识,还主动帮助新加入的同学。
截至目前,贺州市已在114所中小学培养139名"小小法治宣传员"。这些孩子如同活跃在校园的法治纽带,将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同龄人易懂的语言,有效破解了法治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让法治意识在校园深深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