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场以"五嵌入五推进"为路径的民族团结实践正在河州大地生动展开。从社区服务到产业发展,从文化交融到医疗互助,汉、回、东乡、保安等多个民族在这里相互依存,共同描绘着"此心归处是一家"的温暖图景。
临夏市南龙镇滨河社区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安置小区,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将11500多名各族居民紧密相连。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文晨带领团队,为53户少数民族家庭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房产证办理难题,并建立"民情账本"及时回应居民需求。占地420平方米的"红石榴暖心驿站"不仅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还成为促进民族交往的重要平台。通过"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社区居民的互助行为可兑换实物奖励,有效激发了邻里互助的热情。
医疗健康服务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又一纽带。作为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临夏州人民医院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开展义诊活动,累计服务患者超过7100人次,免费提供健康咨询6700余次。医护人员与各族居民在共同参与社区活动中增进了理解与信任。
在乡村地区,产业合作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临夏县苗家村采用"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各族村民共同发展现代农业。在积石山县,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传承人马乃比由主动向汉族、撒拉族学徒传授技艺,打破了以往技艺不外传的传统。目前,该技艺的46名传承人中包含了保安族、撒拉族、回族和汉族等多个民族。
文化互动和节庆活动进一步巩固了民族情感。临夏州每年开展"同心过佳节"活动近千场,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达1.3万场次。在美食街区,各族商户共同经营;在社区活动中,不同民族的居民相互学习传统技艺,"邻里一家亲"的氛围日益浓厚。
目前,临夏州已打造53个互嵌社区和"红石榴"家园等品牌实体,通过社区服务、产业协作和文化交流,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共同建设幸福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