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随着冷空气活动频繁,全国多地经历明显降温。不少人发现天气转凉后容易感冒,常将原因归结为“冻着了”。然而医学专家指出,寒冷本身并非感冒的直接诱因,病毒感染才是根本原因。
感冒主要由病毒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引起。之所以降温期间感冒频发,是因为气温骤变会导致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局部免疫功能暂时减弱,从而为病毒入侵创造了条件。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季节交替时感冒发生率往往较高。
感冒在医学上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约7天,部分可达两周。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依靠自身免疫力恢复是可行的。但需警惕的是,感冒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此前有报道称,湖南一名患者感冒后出现胸闷乏力,最终被确诊为暴发性心肌炎,经紧急抢救才转危为安。
专家建议,感冒期间若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病程超过10天未见好转;或是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群体。
在感冒防治方面,需避免以下几个常见误区:
过度捂汗反而可能导致脱水,尤其儿童易引发高热惊厥;
滥用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无效,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中成药也需辨证使用,若风寒感冒误用清热药物会加重病情。
预防感冒重在增强免疫力,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和充足睡眠。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在感冒高发季节,佩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都有助降低感染风险。虽然寒冷不直接导致感冒,但保持身体温暖和呼吸道湿润,确实能帮助抵御病毒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