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产业竞争的核心领域。中国在这一赛道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今年1至7月,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5.99万辆,同比增长21.31%,市场渗透率攀升至62.58%。
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潜在风险也日益显现。部分企业宣传话术模糊智能与辅助的边界,OTA软件升级操作不规范,生产环节与准入标准脱节等问题,对行业合规发展构成挑战。
针对这些情况,监管部门近期密集出台系列政策,构建起“事前准入防控、事中过程监管、事后追溯问责”的全链条监管体系。这些政策精准聚焦行业三大痛点:宣传误导、OTA升级失序和生产一致性失守。
在宣传规范方面,新规明确禁止将辅助驾驶系统暗示为自动驾驶系统,并要求在车辆交互界面和用户手册中清晰展示安全提示。针对OTA升级乱象,新规划定三条红线:未经备案不得升级、不得推送未经验证的软件、不得通过升级隐瞒缺陷。
此外,新发布的企业和产品准入审查要求,从源头上提升企业能力门槛和产品安全标准。通过“一提高、一增加、三优化”的调整,为企业划定清晰准入标准,同时为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应用预留创新空间。
行业专家表示,这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实施,既是对行业乱象的精准整治,也为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注入强心剂。尽管短期内可能带来合规压力,但从长远看,将推动企业加速技术优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明确创新边界,监管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划定了安全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