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近日,教育部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其中明确提出鼓励中小学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这一举措引起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此次出台的措施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系统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指引。除设立"无作业日"外,文件还要求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立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实现从单纯"减负"向全面"提质"的重要转变。通过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与休息时间,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体现了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特点的科学育人理念。
教育专家表示,"无作业日"的设立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更为学生参与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活动创造了条件,是落实"五育并举"要求的具体实践。这一举措将推动学校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育人方式回归教育本真。
多位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措施体现了教育部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期待学校能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该文件的出台,预示着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将进入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的新阶段,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