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11-25 量子哲学宣言——新轴心时代哲学的启蒙
  • 2025-11-26 沈阳中欧班列开行突破2230列 构筑东北亚跨境物流枢纽
  • 2025-11-26 宁夏启动冬季旅游促销 发放20万张消费券激活市场
  • 2025-11-25 无人车破解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
  • 2025-11-25 老旧楼改造:居民意愿统一成最大挑战

    动态

  • 海丝古城泉州美食文化走进比利时列日
  • 美国俄勒冈州因输油管道泄漏进入紧急状态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在即,全球南方企业迎多重机遇
  • 景区寄存柜陷“押金套路” 便民服务为何变味?
  • 陇南油橄榄成“黄金果”,产业链延伸促农增收
  • “青海家宴”首赴杭州,高原风味飘香长三角
  • 国网上饶市广信区供电公司: 以可靠的电力服务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 茶香融两岸 中俄续茶缘:海峡两岸茶博会搭建文化交流新桥梁
  • 门禁下的配送困境:各方博弈中寻求破局
  • 美国通过法案要求公开爱泼斯坦案相关文件

    市县

  • 南京新生圩长江大桥正式通车 构建跨江交通新动脉

    三农

  • 乡愁变收益 福禄村绘就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 张掖在广州推介特色产业 签约项目总额超40亿元

  • 鹅湖镇“红美人”甜蜜上市 特色种植铺就乡村振兴路

  • 麻阳冰糖橙热销海外,架设跨国“甜蜜桥梁”

  • 小葫芦“雕刻”大产业 聊城乡村振兴走出特色路

  • 河北赵县鲜梨走俏海外 传统果业焕发新生机

    法治

  • 杭州以高质量法治服务赋能创新活力之城建设
  • 沉睡银行卡注销繁琐困扰用户 多方呼吁优化流程
  • 警惕假冒宽带提速服务:上门安装的“黑盒子”实为诈骗工具
  • 网购骗局翻新:AI伪造商品照片恶意退款频现
  • 两名省部级干部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 “假外包”损害劳动者权益,用工乱象亟待规范
  • 警方紧急拦截冒充客服诈骗 为七旬老人保住百万元积蓄
  • AI图片乱象调查:虚假内容“裸奔” 平台监管承压
  • AI换脸模板侵权案入选法院年度案例 平台运营责任获明确
  • 直播行业合同争议频发 权益保障与合同规范亟待加强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上海警方查处网络谣言1000余起 关停违法账号3.5万余个

发布时间: 2024-08-24   浏览量: 1095287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领导决策网 报道        



360截图20240824145107503.jpg

本网上海8月23日电   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获悉,2024年是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年,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全链条、全平台、全领域打击力度,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行动以来,上海公安机关坚持打防管控一体推进,持续严厉打击涉灾情、险情、民生等领域网络谣言,深挖彻查幕后“网络水军”,依法打击造谣传谣违法犯罪行为,累计查处网络谣言案件1000余起,打掉“网络水军”团伙42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35万余条,关停违法账号3.5万余个,行政处罚相关单位60家次,守护了网络空间的清朗有序。

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政委金黎钢介绍,当前,上海网络谣言违法犯罪活动总体有效遏制,但仍有不法分子利用公众猎奇心理,对网络信息进行恶意拼凑、凭空捏造,以虚假视频、图片等“再造事实”、混淆视听,借助网络平台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借热点事件造谣引流。一些违法人员将过往或者异地发生的事件、事故等图片视频,改变时间和地点编造出不实信息,极具迷惑性。比如,今年6月,网民陈某将外地着火视频编辑后附上上海某工地照片,使人误以为火灾发生在本市。同月,网民孙某将浏览到的自然灾害视频下载后,配以“宝山牡丹江路”字样,混淆舆论视听。陈某、孙某均已被警方依法行政处罚。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借社会热点事件,凭空捏造事实,进行造谣引流。如今年7月,网民周某浏览到了关于水域救援的视频,遂编造了三名同事跳河的信息并在该视频下留言,造成该虚假信息广泛传播,周某后被警方依法行政处罚。7月2日,一条“上海向寺庙借款100亿”的消息引发网上大量传播,经多方调查确认该信息系网民孙某某凭空捏造,目前,孙某某因涉嫌犯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二是有组织进行刷量控评牟利。当前,一件商品的评论内容及转发、评论、点赞数量,已成为公众衡量其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一些企业为追求流量指标,购买“网络水军”有偿刷量炒作服务,滋生刷量控评乱象,误导消费,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此,警方全面分析“网络水军”作案手法并循线深挖犯罪线索,厘清犯罪生态链并予以严厉打击。

近期,警方捣毁了一个有偿组织网络写手撰写、发布不实贴文的犯罪团伙,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张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三是借网络平台发布不实言论。警方在工作中发现,一些谣言不仅出现在自媒体账号,有些还出现在生活信息类平台等社交媒体上。比如,今年年初,在某生活信息类网络平台上,本市一餐饮场所下方评论区内有人发布公司负责人李某与员工杨某存在不正当关系的信息。经查,系该公司前员工张某与李某、杨某发生矛盾后发布匿名评论恶意诽谤。张某被警方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据了解,上海警方多措并举持续深入推进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坚持“打团伙、打链条、打生态”,不断提升网络谣言案件类案打击和生态打击能力。

一是重拳出击,严查快处违法行为。上海警方严格落实7*24小时网络巡查,及时发现查处违法犯罪活动。对于编造不实信息等扰乱社会秩序或可能引发社会危害的谣言线索,多方核实、及时查证并公开辟谣。同时,对造谣引流、刷量控评、有偿删帖等“网络水军”发起集群战役,全力挤压“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活动空间。

二是源头治理,压实平台主体责任。上海警方依法履行网安管理职能,加强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排查网站平台漏洞问题,采取警告、责令整改、罚款等措施查处了一批不履行主体责任和义务的平台,督促指导互联网平台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健全网络平台实名制度,规范内容发布的审核标准及流程,坚决整治恶意摆拍、炮制谣言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协同共治,促进行业自律意识。上海警方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到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行动中,共同维护健康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今年,警方指导帮助互联网企业提升异常问题发现能力,提前化解处置各类风险隐患,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指导本市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协会,联合会员单位成立上海地区“打谣联盟”,激发互联网企业参与网络治理的主动性。



上一条: 浙江宁波奉化:联动布控异地执行不再难
下一条: 中国足球协会战略规划部原部长戚军受贿案一审开庭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91110107MADGKT556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