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回族自治区荒漠化与沙化土地面积持续缩减,截至2024年底,较2019年分别减少71万亩和40.7万亩。这标志着该地区已连续25年实现荒漠化、沙化土地“双缩减”,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十四五”期间,宁夏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荒漠化防治与“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根据规划,全区计划完成治理任务820万亩,目前已完成564万亩,占总目标的68.7%。据宁夏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6月,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工程实现全线合拢;预计到年底,毛乌素沙地的流动沙丘将得到全面固定。
在治理技术上,宁夏不断创新突破。除了广泛应用传统草方格固沙技术外,还研发出使用寿命延长2到3年的刷状网绳草方格。同时,推广应用的蓝藻沙结皮技术大幅缩短了土壤结皮形成时间,从原本需要20年降至2到3年。当地研发的“电动植苗器”将植树效率提升60%以上,单株种植时间不足10秒。
宁夏积极探索多元化治理模式,其中“光伏+治沙”模式成效显著。该模式实现了板上清洁发电、板下种植枸杞的立体发展,同步带动了特色林果业和种苗产业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创造了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
宁夏的治沙成果也赢得了国际认可。该地区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续签合作协议,已为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办多期研修班。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宁夏经验作为“中国方案”向全球推广。今年7月,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正式落户宁夏,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中国治沙智慧。